一、黄帝椒是什么
黄帝椒,是仅产于海南南部的一种稀有野生辣椒,成熟椒色金黄,形体漂亮,状似灯笼,故又名黄灯笼辣椒。黄帝椒人工引种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先是用于鲜食,七八十年代开始加工成辣椒酱供当食用外,并出口欧美赚取外汇。
(一)黄帝椒的性状
黄帝椒,又称黄灯笼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ep)、黄辣椒,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海南特有的地方珍稀辣椒品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南、西南沿海地区。
黄帝椒辣度达15万辣度单位,澳大利亚名为"特立尼达蝎子布奇T"辣度为146万,英国人杰拉尔德・福勒培育的"那伽毒蛇",辣度为138万。英国人伍兹培育的辣椒新品种"无限"辣度为117万,印度"魔鬼椒"辣度大约60万。黄帝椒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含有丰富的辣椒素,包括辣椒碱、二氢辣椒碱、去甲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具有极强的辣味,同时还含其它芳香类物质,能增加人的食欲,是加工辣椒酱和提取辣椒素好的原料之一。食用海南的黄帝椒辣酱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还有壮胃健脾、助于减肥、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二)黄帝椒生产现状
2000年以前黄帝椒在海南东南和西南沿海种植较为广泛,种植黄帝椒成了这一带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为了规模化开发黄帝椒,三亚市相继成立了多家黄帝椒食品加工厂进行开发,“海南黄帝椒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由于黄帝椒从野生引入人工种植后,长期无人开展对黄帝椒品种抗病抗逆性和更新换代研究,造成黄帝椒种性退化,产量低下,耐旱耐湿差,不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农民种植经济效益差。因此,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加工企业倒闭,严重影响了该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黄帝椒响亮的品牌很快消声灭迹。
为了丞救这一特色农业产业,三亚科技工业信息化局于2010年委托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亚公司开展对海南省黄帝椒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并下达了《研发育繁加工型优质黄肉辣椒新品种替代海南黄帝椒》的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CZ08,拨专项研发经费给予项目支持。
二、黄帝椒新品种研发过程
(一)黄帝椒新品种育种研究
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亚公司接到三亚科技工业信息化局的研发项目后,立即确定育种方案。利用春在四川,冬在海南一年两季进行近似黄帝椒种质资驯化栽培,不间断对黄帝椒替代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1、确定育种目标
要求科研课题组:第一要融入高科技;第二育成的杂交新品种丰产抗病;第三保持原有的色泽、辣度、风味不变。
2、选育近似黄帝椒新品种
我们选用海南黄帝椒野生品种做育种源,在公司上1000份种质材料中征选与黄帝椒品种近似基因的材料15份,再与海南黄帝椒品种进行杂交,获得杂交一代组合,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分离,多代自交,经过3年6代(季)育成与海南黄帝椒地方品种近似的种质材料28份。
2014年开始,公司科技人员又利用公司高科技成果雄性不育源(“辣(甜)椒雄性不育转育及三系配套育种研究”已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对28份优选的种质材料进行雄性不育测交并进行转育,于2016年成功育成近似黄帝椒品种的不育系材料2份,恢复系8份。2017年我们进行杂交一代组配,获得近似黄帝椒的杂交新组合16个,经过2季(年)区域试验和1季(年)的生产试验,成功获得近似黄帝椒的杂交一代新品种小尖椒1个、牛角椒2个,分别定名为黄肉1号、黄肉2号、黄肉3号。
育成3个杂交新品种完全达到了育种目标:成熟后与原黄帝椒相比,保持了原有的色泽、辣度、风味;抗病性抗逆性大幅度提高,并可以在全国各地种植(改变了原黄帝椒只能海南种植的特性);所有杂交新品种比海南黄帝椒分别增产30%以上,海南黄帝椒亩产1000-1500公斤,新品种亩产2000-3000公斤。
(二)黄肉系列新品种特征特性
黄肉1号 具有海南野生黄灯笼椒的色泽、辣度、风味不变特性。该品种早熟,植株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株高55厘米,开展度55厘米,花单生,果尖椒形,朝下掉柄单生,果长11厘米,果径1.2厘米,单果重6-8克,青果绿色,熟果橙黄色,肉薄,表皮油亮,商品性好,极辛辣,具浓郁香味。亩产1500-1800公斤。
黄肉2号 具有海南野生黄灯笼椒的色泽、辣度、风味不变特性。该品种早熟,植株根系发达,生长较强,株高60厘米,开展度60厘米,花单生,果形灯笼形,果长8.2厘米,果径3.3厘米,单果重20-25克,果肉0.35厘米,青果绿色,熟果橙黄色,外表有纵沟,商品性好,极辛辣,具浓郁香味。亩产1500-2000公斤。
黄肉3号 具有海南野生黄灯笼椒的色泽、辣度、风味不变特性。该品种早熟,植株根系发达,生长较强,株高50厘米,开展度60厘米,花单生,果形牛角形,果长8.0厘米,果径3.8厘米,果肉0.35厘米,单果重33克,青果绿色,熟果橙黄色,表皮油亮,商品性好,极辛辣,具浓郁香味。亩产1500-2000公斤。